冷库是发展冷藏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货物的建筑群。食品保鲜主要以食品冷藏链为主,将易腐畜禽、水产、果蔬、速冻食品通过预冷、加工、贮存和冷藏运输,有效地保持食品的外观、色泽、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达到食品保质保鲜,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目的,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的需求并减少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经济损耗的作用。
在食品卫生和安全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日常生活中必须的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品采购,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境必须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
食品工业是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随着食品工业的持续发展,食品行业对物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食品工业是冷库经济发展的最大功臣。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00家,年产量16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1000万吨,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5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由此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食品冷库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各类食品的年产量达10亿吨,占世界食品总量的16%,其中肉类、水果、水产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工业产成品每年在运输和储存方面的损失超过千亿元人民币。据统计,仅仅由于冷链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整个物流费用就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60%。冷库是食品在运输和储存环节的重要设备,解决食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还需从冷库设备方面着手。
中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在中国冷库建造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初级农产品为例,最薄弱的是农产品的收购和批发这两个环节。从事农产品收购及批发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环境脏乱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产品的交易场所、运输过程根本无法满足冷链的要求。北京普通百姓食用的果蔬禽肉,都是经过新发地等环境较差的批发市场流向超市、流向果蔬店,最终端上百姓的餐桌。
国内的冷库库体高度一般设计是高5m左右,但是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尤其是无隔架层的冷库利用率低于50%,假如物品堆码的高度一旦超过3.2m时,外包装为纸箱的食品,因重压变形、吸潮等原因极易出现包装破裂、倒塌等现象,导致食品品质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国外冷库的制冷装置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大多数冷库只有1~3名操作人员,许多冷库基本实现夜间无人值班。而我国冷库的制冷设备大多采用手动控制,或者仅对某一个制冷部件采用了局部自动控制技术,对整个制冷系统做到完全自动控制的较少,货物进出、装卸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
近几年随着冷库数量的增加,除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自备用于存放食品原料或用于科研试验的冷库外,商业冷库出租转让频繁,行业内低价竞争激烈,加之高温库和低温库比例失衡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异,存贮肉类及速冻食品的速冻冷库供不应求,大量的高温库闲置待用,导致大多商业冷库经营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在国外,冷链标准是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积累出的流程规范,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慢慢完善的,是企业共同推动的,并没有官方统一的冷链标准。中国的冷链标准似乎走入歧途,与企业脱钩,制定出的标准有很多不适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这反而对企业的经营形成障碍。标准应该是一种普遍的水平,不要涉及太多技术的问题,比如说对温度的具体限制,不同产品的适宜温度不一样,对温度限制得过于严格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温度是由客户要求、食品种类的不同而决定的。想规范冷链行业,标准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更多从企业竞争的角度进行限制,提高企业竞争的透明度。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站 http://www.fjliya.com,http://www.fjliya.com。
转载本文章,请保留本文章版权,注明:转载自厦门立亚冷库 [ http://www.fjliya.com/ ] |